舌尖上的新疆察布查尔:箭乡美食“锡伯大饼”(图) 察布查尔-戴欣明工作室城市与旅游战略定位策划-乡村振兴战略
人民网乌鲁木齐6月5日电 (罗继娜)木柴烧火、泥巴漆的灶台、大铁锅,这些就是露天制作“锡伯大饼”比较原始的的“装备”。据说,用柴火比天然气、煤气烙的“锡伯大饼”好吃可口。4日,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民俗风情园 上演了以“舌尖上的察布查尔 箭乡美食狂欢节”为主题的2015年中国·察布查尔西迁旅游美食文化节暨“第三届锡伯大饼”比赛活动。让游客与当地人一起感受了箭乡美食“锡伯大饼”。
锡伯大饼作为锡伯族人日常主食的一部分,就像汉族人的米饭、哈萨克族的奶茶一样,几乎一日三餐都少不了。
锡伯大饼是用发好的酵面做的,锡伯族人将这种发面叫做“发拉哈俄芬”。锡伯族人一般不吃隔日饼,都是现烤现吃,所以吃起来松软清香。锡伯族女人是制作锡伯大饼的能手,揉面、擀面、烤饼,然后将面饼挂在擀面杖上放入圆形的平底锅中,用文火慢慢烤熟。
察县扎库齐乡的65岁锡伯族人秀峰参加了此次“锡伯大饼”比赛活动,她告诉记者:“我每年都参加锡伯大饼比赛活动,用这种方式纪念‘西迁节’,也让更多人去认识锡伯大饼,了解锡伯族人传统的美食。”
刚出锅的锡伯大饼香气扑鼻,松软劲道,散发着浓浓的麦面味道,就着锡伯族人用剁碎的韭菜、包包菜、红辣椒、皮芽子腌制的花花菜或辣椒酱,更是让人满嘴生津,回味无穷。秀峰也给饼子配了可口的花花菜、辣酱、凉拌豇豆、柴窝堡等小菜。
在吃锡伯大饼之前,一般要将其撕成小块,摆在一只盘子里。锡伯大饼的正反两面分别代表着天和地,天和地不可以倒置。分辨正反两面只要看烙饼时留下的花纹,烙饼时,留下大花纹的一面是天,细小花纹的一面是地,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形成一个习惯的叫法是大花和小花。大饼在摆放的时候必须天压地,也就是大花朝上,小花朝下。吃的时候要天包地,小花向里,夹上当地农民自制的花花菜或是辣椒酱。对于吃惯了鸡鸭鱼肉的现代人来说,花花菜加锡伯大饼既健康又营养,是很多游客都喜欢的一道美食。
居住在伊犁河畔的锡伯族人,让锡伯大饼在伊犁这块土地上,却有着更加引人注意的知名度。而锡伯大饼如温情的葡萄酒,让人们找到了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坚强地生存下来,为祖国屯垦戍边无怨无悔,保持着一种民族的特色而不褪色的真正原因。这种民族特色就像锡伯大饼那样装着天和地。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