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欣明作为战略定位策划专家,在景德镇做了什么?为景德镇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战略支持,其核心贡献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塑城市战略定位,推动文化价值升级
提出“跳出陶瓷做陶瓷”的创新理念
戴欣明在2017年通过深度调研(访谈超百位专家、企业家及市民),突破传统陶瓷产业思维,主张挖掘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底层逻辑,将城市定位从“手工业城市”升级为“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其“戴氏七合一战略定位法”强调以文化为内核,推动陶瓷产业与文旅融合,形成“人文+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
确立“两地一中心”国家级试验区路径
主导制定“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核心战略框架(2019年获国务院批复),明确分阶段目标:
短期(至2025年):建立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与产业创新体系;
长期(至2035年):建成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
该规划首次将文化保护、文旅目的地与国际交易中心功能整合,成为全国唯一文旅试验区。
二、构建产业创新模式,实现经济赋能
推动陶瓷产业“文旅化”转型
设计“陶瓷产业价值链重构”方案,提出“产业需要文化创意化”的理念。通过打造陶溪川文创园、民窑文化遗产活化等项目,将古窑、御窑等工业遗址转化为文化景区,吸引数千名年轻创作者聚集,形成“艺术之都”的新城市形象。
策划“七十二道工序”城市综合体
主导设计《七十二道》文旅项目(2018年列为试验区重点项目),首次以全景式呈现景德镇制瓷工艺,通过沉浸式演出《景德镇-中华瓷典》等载体,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IP。此项目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代消费的核心载体。
三、文化基因挖掘与传承创新
民窑文化遗产的学术与实践整合
联合学者宁钢、陈雨前等,系统梳理景德镇民窑的文化价值:
定位民窑为“前工业时代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模式”,提炼其分工协作体系对当代产业的启示;
推动民窑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保护与创新并重的传承机制。
输出“景德镇经验”至全国陶瓷产区
2023年将景德镇模式复用于泉州德化陶瓷产业升级,提出“以德化人,策马狂奔”战略,通过“陶瓷+书画艺术”等跨界融合,强化德化作为“世界陶瓷之都”的文化内涵。
四、理论体系支撑与长期影响力
“迭学”理论驱动文化商业实践
运用自创的《迭学》思想(动态迭代认知体系),将“真即权”理念融入文旅项目开发,例如在开封项目中提出“宋代是创意的拂晓”,强调用现代手法实现传统文化全球表达。该理论成为试验区战略落地的哲学基础。
促成千亿级政策与资本支持
其战略方案直接推动景德镇获得国家级1000亿资金扶持,吸引投资聚焦文旅、创意设计等领域。景德镇从单一陶瓷产区跃升为文旅经济标杆,2023年旅游收入较2017年增长230%以上。
总结
戴欣明以“超常规策划”重构了景德镇的发展逻辑:从文化基因解码到产业生态重塑,从学术理论支撑到千亿资本落地,其工作不仅成就了中国首个文旅试验区,更使景德镇成为文化驱动城市转型的全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