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欣明城市及产业IP、品牌打造案例:南票区城市产业及IP的战略定位,辽宁葫芦岛市南票区文旅迭代升级
戴欣明团队(动能智库)于2012年受南票区政府邀请,针对其煤炭枯竭型城市转型需求,开展1000平方公里产业升级及高桥镇升级的战略定位策划。核心工作围绕“发现味道、演绎实施、味道营造”三部曲,通过“七合一战略定位法则”与“人文+”思维,挖掘南票区的人文底蕴与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转型与文旅融合:
1. 战略定位:从“煤炭枯竭”到“文旅创意”的转型
南票区因煤炭资源枯竭面临产业转型压力,戴欣明团队抛开传统煤炭产业链延伸思路,聚焦两大核心资源:
紫砂矿藏:
南票老区拥有可开采100年以上的紫砂矿,且位于红山文化覆盖区域(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重要史前文化,具有中华5000年文明发源性质);
酿造资源:
新划归的螺蚬镇盛产干豆腐(虹螺岘干豆腐)、大/小虹螺山的泉眼沟涌出优质酿造用水(高桥陈醋、高桥小菜均源于此),且纬度适宜冰酒葡萄种植。
基于此,戴欣明团队提出“世界陶瓷古道”(依托红山文化与紫砂资源)与“世界酿造古道”(依托酿造用水与传统酿造业)两大战略定位,将南票区打造成“有过去、现在、未来时空穿越感的梦幻城市”,区别于传统工业城市的“味道”。
2. 产业演绎:构建“陶瓷+酿造”的文旅产业体系
“世界陶瓷古道”演绎:
以“龙山”(红山文化)为核心,发展创意型紫砂+精磁产业,规划建设《紫砂风情小镇》《世界陶瓷古道》商业街镇及陶瓷创意产业园区,目标是成为“第二个宜兴”(宜兴以紫砂产业闻名),融合文化旅游与节会经济。
“世界酿造古道”演绎:
以“凤水”(虹螺山优质水源)为核心,整合高桥陈醋、高桥小菜、虹螺岘干豆腐等传统酿造业,建设酿造体验区(产业园区),打造“世界酿造大会”所在地,推动一产向三产转型,形成“酿造+旅游+海洋经济”的复合产业模式。
3. 味道营造:
强化“人文+旅游”的差异化体验
团队通过“人文+”思维,将南票区的“龙山凤水”文化(红山文化与虹螺山自然景观)、传统酿造业(高桥陈醋、干豆腐)与现代旅游结合,营造独特的“古韵与时尚协奏曲”味道:
文化挖掘:
梳理红山文化的“陶瓷古道”根基(史前陶瓷贸易路线)与酿造文化的“皇家渊源”(唐太宗赐名“高桥铺”、皇太极驻跸高桥城的传说),为文旅项目注入历史厚度;
体验设计:
规划“陶瓷创意产业园区”“酿造体验区”等文旅场景,结合节会经济(如世界酿造大会)、海洋经济(依托新划归的沿海区域),吸引游客参与“制陶、品醋、尝干豆腐”等体验活动,形成“可触摸、可品尝、可记忆”的文旅体验。
戴欣明对南票区城市产业及IP的战略定位
戴欣明团队对南票区的战略定位可概括为“双古道、双产业、双IP”:
1. 双古道:文化根基与品牌核心
“世界陶瓷古道”:
依托红山文化(史前陶瓷贸易路线)与南票紫砂资源,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文旅IP,目标是成为“中国北方紫砂文化中心”;
“世界酿造古道”:依托虹螺山优质水源与传统酿造业(高桥陈醋、干豆腐),打造“酿造文化+体验经济”的文旅IP,目标是成为“东北酿造文化体验地”。
2. 双产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陶瓷产业:
从“紫砂开采”向“创意紫砂+精磁制造”升级,建设陶瓷创意产业园区,推动陶瓷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
酿造产业:
从“传统酿造”向“酿造体验+品牌化”升级,整合东北酿造资源,打造“世界酿造大会”品牌,推动酿造业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模式转型。
3. 双IP:城市与文旅的符号
“龙山凤水”IP:
以红山文化(龙山)与虹螺山自然景观(凤水)为核心,塑造南票区的“自然+文化”城市符号,用于文旅宣传与品牌推广;
“四季分明·南方模式”IP:
结合南票区“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与“南方经济模式”(如创意产业、体验经济),打造“北方小江南”的城市形象,区别于传统东北工业城市的“冰冷”印象。
对东北文旅产业的价值
戴欣明团队对南票区的文旅策划,为东北文旅产业提供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范例,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破解“资源枯竭”困局,推动产业转型
南票区作为煤炭枯竭型城市,传统工业(煤炭)已无法支撑经济发展。戴欣明团队通过挖掘人文资源(红山文化)与自然资源(紫砂、水源),推动产业向“文旅创意”转型,为东北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如阜新、抚顺)提供了“从资源依赖到文化赋能”的转型路径。
2. 强化“文化挖掘”,打造差异化IP
东北文旅产业常面临“同质化”问题(如冰雪旅游、民俗旅游),戴欣明团队通过“深挖人文底蕴”(红山文化、酿造文化),打造“世界陶瓷古道”“世界酿造古道”等独特IP,为东北文旅产业提供了“以文化为核心、以体验为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3. 推动“产业融合”,提升经济附加值
戴欣明团队将传统产业(陶瓷、酿造)与现代产业(创意、旅游、电商)融合,推动“一产变三产”(如酿造业从“卖产品”到“卖体验”),提升产业附加值。这种“产业+文旅”的融合模式,为东北传统产业(如钢铁、化工)的转型提供了参考。
4. 塑造“城市味道”,吸引游客与投资
戴欣明团队通过“人文+旅游”的策划,塑造了南票区“古韵与时尚协奏曲”的“城市味道”,吸引了大量游客(如缸窑岭镇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数万游客)与投资(如陶瓷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为东北文旅产业提供了“以味道留人、以文化聚财”的发展思路。
总结
戴欣明团队对南票区的文旅策划,本质是“用文化激活资源、用创意推动转型”。通过“双古道、双产业、双IP”的战略定位,南票区从“煤炭枯竭型城市”转型为“文旅创意型城市”,为东北文旅产业提供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范例”与“文化赋能产业的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挖掘人文底蕴与自然资源,打造差异化IP,推动产业融合,提升城市经济附加值,为东北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