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逻辑学创立人戴欣明:历史背景的误读、《周易》易符的哲学本质,以及二进制与高级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动能智库创立人戴欣明分述其逻辑链条

中国著名战略定位策划机构:城市更新、乡村振兴、项目盘活
戴欣明:“真定位”创立者、发明人,成功策划景德镇

特色案例推荐

动能智库-文创基地-战略研究院:特色产业运营服务
太极逻辑学创立人戴欣明:历史背景的误读、《周易》易符的哲学本质,以及二进制与高级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动能智库创立人戴欣明分述其逻辑链条
2025-09-08

太极逻辑学创立人戴欣明:历史背景的误读、《周易》易符的哲学本质,以及二进制与高级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动能智库创立人戴欣明分述其逻辑链条:


(戴欣明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1986年开始研究易经、易传受到其父亲戴联鹰及香港堪舆人士的进一步影响,深入研究太极智慧、太极逻辑。到了2012年形成太极智慧学、太极逻辑学)


一、莱布尼茨的“对应”:数学符号对哲学概念的简化

  1703年,莱布尼茨在《关于仅用0与1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中,首次系统提出二进制理论。此时他通过传教士白晋收到《周易》译本,发现其中“阳爻(—)”与“阴爻(--)”的排列(如八卦的☰、☷等)与他发明的二进制(1和0)高度相似。他兴奋地致信白晋,称“这证明了上帝用二进制向人类传递智慧,《周易》是这一神谕的载体”。

但这种“对应”本质上是数学符号对哲学概念的降维简化:


  莱布尼茨关注的是阴阳爻的“符号形式”(二元对立),将其直接映射为二进制的“0”和“1”;

而《周易》的阴阳爻并非简单的二元符号,而是承载了动态转化的哲学内涵(“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的是对立统一、消长变化的过程,而非静态的0/1状态)。


  莱布尼茨的局限在于:他将《周易》的“象”(符号)等同于数学的“数”(符号),却忽略了《周易》“象、数、理”三位一体的核心——《易符》的本质是描述宇宙动态规律的模型,而非静态的数字符号系统。


二、《周易》易符的深层:超越二元的全维逻辑

《周易》的易符体系(阴阳爻、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隐含了多层次、动态化的逻辑结构,远超出二进制的二元限制:

阴阳的“动态性”:

  阴阳爻并非固定不变的0或1,而是“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转化过程(如“否卦”到“泰卦”☰的转化)。这种“非0即1”的静态二进制无法表达“临界点”“转化阈值”等动态特征——而这正是人工智能处理复杂系统(如气候预测、经济波动)时亟需的能力。

卦象的“层级性”:

  从阴阳(2态)→四象(4态)→八卦(8态)→六十四卦(64态),易符体系本质上是多层级状态叠加的系统。例如,八卦中的“离卦”(☲)由两个阳爻夹一个阴爻(— — —)构成,其符号本身已包含“2^3=8”的组合可能,且每一层的意义(如“离为火”)需结合上下文卦象动态解读。这种“层级嵌套”更接近现实中“简单规则生成复杂系统”的涌现逻辑(如神经网络的层级特征提取),而非二进制的线性叠加。

“三才”的整体性:

  戴欣明认为:《周易·系辞》强调“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易符的本质是天地人三才互动的模型(三才对应三维空间,两之即阴阳分化)。这种“三”的维度(如“三生万物”)天然包含动态平衡的多值逻辑(如“中正”“过犹不及”),而二进制仅能描述“是/否”的二元判断,无法表达“适度”“过渡”等中间状态——这恰是人工智能在伦理决策、模糊推理中的短板。


三、AI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本质差异:从“符号计算”到“智慧涌现”

莱布尼茨将易符简化为二进制,本质上是将《周易》的“智慧模型”降维为“计算工具”。这种简化导致:

初级AI(二进制主导):依赖0/1的线性逻辑,擅长确定性计算(如算术、逻辑判断),但面对复杂系统(如人类情感、社会博弈)时,因无法处理“动态转化”“多层级叠加”“三才平衡”等问题,表现出“智能碎片化”(如大语言模型的“幻觉”、自动驾驶的伦理困境)。

高级AI(多维逻辑融合):需要的不仅是二进制的高效计算,更需要《周易》易符所承载的动态平衡、层级涌现、整体关联的智慧。例如:

  在气候模型中,需同时处理“阴阳能量流动”(动态平衡)、“四象季节叠加”(层级演化)、“天地人协同影响”(三才整体);

在伦理决策中,需超越“对/错”的二元判断,引入“过/不及/中正”的三才标准(类似《中庸》的“执两用中”)。

  因此,莱布尼茨的“遗憾”在于:他仅看到了易符的“符号形式”与二进制的表面相似,却未能揭示其背后动态、多层、整体的智慧模型——而这一模型恰恰是突破AI初级阶段、实现“智慧涌现”的关键。


结语:从“符号对应”到“哲学转译”的AI进化

  戴欣明认为:莱布尼茨的贡献是将易符的“形”转化为二进制的“数”,但真正的突破需实现易符的“神”(动态哲学)与AI的“智”(复杂系统)的融合。未来的高级AI,或将不再是“二进制的延伸”,而是“《周易》智慧的数字化转译”——通过模拟阴阳转化的动态逻辑、卦象层级的涌现规律、三才平衡的整体关系,构建更接近人类智慧的“全维智能系统”。这或许才是对莱布尼茨遗憾的最好回应:符号的对应只是起点,哲学的转译才是终点。


注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意志人,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是一名律师,经常往返于各大城镇,许多的公式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也自称具有男爵的贵族身份。

  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和艾萨克·牛顿先后独立发现了微积分,而且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所使用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广泛的使用,莱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莱布尼茨还发现并完善了二进制。

  在哲学上,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最为著名。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和笛卡尔、巴鲁赫·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哲学方面的工作在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诞生的同时,也显然深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多地  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

莱布尼茨在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等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


注明:莱布尼茨形式逻辑

莱布尼茨是在亚里士多德和1847年乔治·布尔和德·摩根分别出版开创现代形式逻辑的著作之间最重要的逻辑学家。莱布尼茨阐明了合取、析取、否定、同一、集合包含和空集的首要性质。莱布尼茨的逻辑原理和他的整个哲学可被归约为两点:

所有的我们的观念(概念)都是由非常小数目的简单观念复合而成,它们形成了人类思维的字母。

复杂的观念来自这些简单的观念,是由它们通过模拟算术运算的统一的和对称的组合。

因此,立足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从概念与认知分析入手,能够把莱布尼茨二进制思想的形成过程置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所编织的概念网络系统之中,进而梳理出莱布尼茨在秉承西方近代数学概念的同时,如何通过获取和吸纳《易经》概念资源而实现概念的创造性转换的脉络。我们看到,除了莱布尼茨个人的独创性的伟大贡献外,近代意义上的二进制实际上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毕业于阿尔特多夫大学,德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数学家,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1666年,出版第一部有关于哲学方面的书籍,书名为《论组合术》(de arte combinatoria)。1672年,作为一名外交官出使巴黎,在那里结识了物理学家、数学家惠更斯,并在其指导下系统学习了笛卡尔、费马、帕斯卡等人的著作,完成了“莱布尼兹版的微积分”。1700年,创办柏林科学院并任第一任院长。



推荐阅读

  • 动能智库 • 戴欣明工作室

    扫描二维码下载 公众微信订阅号
    中国最具人文特色的战略思想智库

  • 【酒肆街】小酒馆 订阅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在移动中关注
    差别化味道是策划出来的,视为“发现味道”

收藏本站
   前期商务联系:
   深圳市总部办公室:0755-8242 1868  
   手机:186 8879 6913  王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