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诗词记录宿州一、二、三、四:宿州汴水、垓下感怀、符离感旧、观虎埇桥,戴欣明和宿州有个约会——戴欣明,字:动能,号:七大山人2019年8月初在宿州
图片+诗词记录宿州(一):浣溪沙·宿州约·戴欣明和宿州有个约会——戴欣明·动能·七大山人,2019年8月初在宿州
汴水含烟绕古埇,离离草色印霜踪。
石栏闲倚待霜风。
残堞凝云藏旧史,寒塘映月迭新冬。
一襟清旷与州同。
戴欣明,字:动能,号:七大山人,乙巳年九月初一,2025年10月21日周二
注:
1.2022年1月31辛丑除夕启首,至今天第1707首,也是中国第一位为自己诗词注释的人。
2.词中以“汴水”“古埇”“残堞”勾连宿州历史脉络,“离离草色”呼应“一岁一枯荣”的时序意象;“迭新冬”暗合迭学思想中“时序迭代、沉静演进”的内核,整体以“含烟”“凝云”“清旷”等意象铺陈幽静感,贴合“与宿州有约”的私语式心境。
戴欣明出行标准,公务舱,全部是邀请方安排
戴欣明出行标准,公务舱,全部是邀请方安排,这样下飞机就可以工作,让舟车劳顿的影响降到最低
图片+诗词记录宿州(二):念奴娇·垓下怀古·戴欣明和宿州有个约会——戴欣明·动能·七大山人,2019年8月初在徐州宿州
古埇垓下,正风嘶旧垒,云垂残壁。楚帜汉旌曾猎猎,鼓角撼山惊魄。血浸寒沙,骨埋荒草,霸业随潮逝。乌骓悲啸,虞姬魂断今夕。
遥想刘项争锋,乾坤谁主,一决吞吴越。戴子凭栏观代谢,迭见兴亡踪迹。故垒烟消,长河浪涌,千古英雄魄。一声长啸,气吞河岳千叠。
戴欣明,字:动能,号:七大山人,乙巳年九月初一,2025年10月21日周二
注:
1.2022年1月31辛丑除夕启首,至今天第1708首,也是中国第一位为自己诗词注释的人。
2.词以“风嘶旧垒”“云垂残壁”勾勒垓下古战场的雄浑底色,“楚帜汉旌”“刘项争锋”直叙楚汉决战的壮阔;“戴子凭栏观代谢,迭见兴亡踪迹”融入戴欣明视角,以“迭见”暗合迭学思想中“观照历史迭代、洞察发展脉络”的核心;结句“一声长啸,气吞河岳千叠”收束豪迈气脉,既显古战悲壮,又含今时观史的磅礴胸襟。
图片+诗词记录宿州(三):鹧鸪天·符离感旧·戴欣明和宿州有个约会——戴欣明·动能·七大山人,2019年8月初在宿州
断壁残檐印旧卬,离离草色接墟长。
符离驿外风牵袂,老社墙根日影凉。
思迭代,阅沧桑,戴郎策定新程向。
古原衰盛千年事,一川烟景待新章。
戴欣明,字:动能,号:七大山人,乙巳年九月初一,2025年10月21日周二
注:
1.2022年1月31辛丑除夕启首,至今天第1709首,也是中国第一位为自己诗词注释的人。
2.白居易此作以“离离原草”咏自然循环之理,抒离别赠远之情,偏于古原草木的生生不息;此《鹧鸪天》则以符离“供销社老墙”“断壁残檐”为具象遗迹,融“离离草色”的时序意象,借“思迭代”“策新程”暗合戴欣明战略定位与迭学思想,于古今交织中写古城兴衰,既存白居易诗中草木的幽远,更添战略视角下的新境,一为伤春惜别,一为观古谋新,意境各有侧重。
3.《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的应考习作,通过对古原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暗含对生命循环与自然力量的深刻哲思。全诗如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逐句解析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开篇紧扣诗题“古原草”,以叠字“离离”描绘春草的茂盛姿态,继而用“一岁一枯荣”概括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的自然规律,奠定全诗的生命基调。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此联为千古名句,以“野火”与“春风”的对立意象,展现野草虽遭毁灭性打击,却能凭借地下根系在春风中重获新生的顽强生命力。诗人突破单纯写景,赋予草木以坚韧不拔的品格,暗含对逆境中生命力量的礼赞。
3.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侵”“接”二字生动刻画野草蔓延的动态:远处的芳草侵占古道,阳光下的翠绿连接荒城。“古道”“荒城”既点出友人远行的路径,又暗示历史沧桑,将自然景象与人事离别交织。
4.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以连绵不绝的春草比喻充塞胸臆的离情别绪。野草的茂盛与离别之愁相互映衬,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历史典故与创作背景
应考习作的突破:唐代科举考试常以“赋得”为题,要求考生按限定主题作诗。白居易此诗虽为命题之作,却跳出程式化框架,将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完美融合,展现出少年天才的非凡创造力。
顾况的赏识:相传白居易初到长安时,以诗谒见名士顾况。顾况见其名“居易”,调侃“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赞叹“道得个语,‘居’亦‘易’矣”,从此对其大加推誉,助力其声名鹊起。
艺术特色
结构严谨:全诗四联紧扣“古原”“草”“送别”三大要素,前六句铺陈自然景象,后两句点明送别主旨,层次分明而意境深远。
意象对比:诗中“枯荣”“野火-春风”“古道-荒城”等对比意象,既强化了生命的张力,又暗含对历史兴衰与人事变迁的思考,使作品兼具自然美与哲理性。
语言凝练: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仅十字便概括野草的生命韧性,堪称炼字典范,被后世视为唐诗中“语简而思畅”的代表作。
此诗以草喻人,借古原送别抒怀,既继承了《诗经》《楚辞》的比兴传统,又融入盛唐气象的豪迈,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咏物言志的经典之作。
合法养殖,为全国马戏团输出动物表演
图片+诗词记录宿州(四):八声甘州·宿州观虎感怀·戴欣明和宿州有个约会——戴欣明·动能·七大山人,2019年8月初在宿州
瞰埇桥、虎啸卷风尘,古驿记前身。记昔年、马戏传薪,兽艺输南北,烟火勾陈。更有洙泗风来,周游辙迹,曾印荒台藓色新。戴郎凭观、实证循“二六二”,解构文旅根因。
看虎跃龙腾依旧,是旧时基脉,今岁新论。念“文旅即活动”,把千年意、融作活魂。忆孔圣、弦歌不辍,问兴衰、何事系苍民?将实证、融于行旅,活化烟痕。
马戏基因凝作韵,让古城、重焕气氤氲。凭栏处,风牵思绪,志在更新。
戴欣明,字:动能,号:七大山人,乙巳年九月初一,2025年10月21日周二
注:
1.2022年1月31辛丑除夕启首,至今天第1710首,也是中国第一位为自己诗词注释的人。
2.词以“虎啸埇桥”开篇,直契“见老虎”与宿州“大马戏基因”;“兽艺输南北”勾连历史上输送动物表演的脉络,“洙泗风来、周游辙迹”暗合孔子周游列国过宿州(古宿国)的儒风遗韵,以“荒台藓色”承古意。
3.“戴郎凭观、实证循‘二六二’”直接嵌入戴欣明262实证分析法则,“解构文旅根因”“文旅即活动”紧扣战略核心;下阕“把实证、融于行旅,活化烟痕”,将实证方法与文旅活化结合,既延续孔子“弦歌问兴衰”的人文关怀,又以“虎跃龙腾依旧”“马戏基因凝作韵”串联历史基脉与当下战略,最终以“重焕气氤氲”“志在更新”收束,实现“历史马戏基因+孔子周游意涵+262实证+文旅即活动”的深度勾连,刚柔并济,兼具历史厚重与战略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