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人文城市”和“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2015年,总书记两次对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5月,总书记在考察江西时又提出“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今年10月,总书记亲临景德镇考察,要求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景德镇应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负起时代使命?
为此,《当代江西》记者专访刘士林教授。
建设“新型人文城市”和“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
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及参与了多项国家战略规划编制及重大政策研究,主要从事城市科学与理论、战略与发展规划、文旅消费等研究。
0 1 擦亮“千年瓷都”金名片
《当代江西》:您认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景德镇该如何擦亮“千年瓷都”这张靓丽名片?
刘士林: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考察时指出,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这既是对景德镇的发展把脉问诊,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这个脉切得很准,人才、创意创新和产业发展,目前依然是试验区建设的难点和堵点。以人才为例,尽管目前有3万“景漂”,总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较高,但在人才结构上,依然缺乏高级商务专门人才,高精尖人才在各领域普遍不足,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制约着试验区的发展。
关于如何把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我想谈三点思考。
一是要努力提高政治站位。要把试验区作为率先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把陶瓷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思想意识,持续注入新的动能。
二是要确立人文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文化发达的地方,经济也繁荣,这是一个可以研究的现象。景德镇大师辈出、良匠云集,陶瓷从业人员占城区人口的36%,陶瓷产业占城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拥有以陶瓷工业体系、艺术瓷发展体系、创意瓷体系构成的完备瓷业产业链,是人文经济学的最佳实践地。人文经济学统筹文化和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推进景德镇高质量发展最适合不过的科学理论。
三是要加快布局人文经济体系建设。结合试验区的建设实际,大力开展人文经济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品牌示范等,引领陶瓷产业与陶瓷文化协同发展,推进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模式变革,把短板做长、长板做强、强板做优、优板做韧,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走在前列。
0 2 走出传承创新新路子
《当代江西》:作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课题组负责人,您认为试验区建设这几年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下一步应该从哪方面着力?
刘士林: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是我国首个和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类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推动、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江西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承担着推进新型人文城市建设、推动形成文化引领城市和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要使命任务。
试验区设立以来,得到了国家部委前所未有的支持,在国家发改委帮助下,快速推进了珠山区(陶溪川)双创示范基地和“两业融合”区域试点项目建设;在商务部支持下,成功获批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文旅部指导下,加大了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御窑厂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力度等,有力支持了 “两地一中心”建设……
总体上看,经过三年建设,景德镇进一步夯实了经济基础,做优了文化传承,擦亮了城市名片,坚定了文化自信,新时代的景德镇奏响了精彩的序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觉得景德镇应该把重点转移到“两个城市”——“新型人文城市”和“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上来。要深刻认识到开展文化保护、发展陶瓷旅游等具体工作的推进,不能取代人文城市这个总体目标;同样,加强文化交流传播、推动陶瓷贸易等具体举措的简单相加,也不等于世界文化中心城市。
这就需要加强对人文城市基础理论和战略深化的研究,加快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指标体系,加快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江西元素、景德镇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当代江西》:2015年3月,景德镇正式启动以御窑厂遗址为核心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今年3月,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提出“确保2026年申遗成功”。作为深度参与申遗工作的专家学者,请您谈谈如何将申遗工作做实做到位?
刘士林:御窑厂是“千年瓷都”最光辉的历史地标,也是试验区赓续弘扬的文化主脉。推动景德镇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试验区建设的龙头工程与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新型人文城市和国际陶瓷文化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标识。
目前,御窑厂申遗已取得诸多阶段性成果,同时正处在吃劲、爬坡的紧要关头,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强化担当意识。把成功申遗作为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的第一要务,作为更好保护陶瓷文化、持续壮大陶瓷产业、引领陶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国际交流水平的枢纽工程,力争快速突破,避免长期疲劳作战。
厘清关键程序。对标国家方案,强化倒逼机制。把握试验区建设节奏,厘清申遗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工作。同时厘清各部门间关系,分清主次,优化分工,明确职责,强化关键程序,责任到人。
明晰重点任务。明确研究阐释、环境整治、保护展示、遗产监测、国际交流等申遗重点任务,加大邀请申遗专家和“世遗”评审专家莅临指导、把脉问诊的频次和质量,不断破解申遗痛点和难点,做好申遗工作的宣传推广,形成普遍共识和强大合力。
0 3 产城融合打造“智慧瓷都”
《当代江西》:近年来景德镇成为“旅游黑马”,对加强文旅融合您有什么好建议?
刘士林:打造世界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是试验区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
近年来,景德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取得不少成绩,如推出了一批具有良好口碑的影视剧、纪录片、演艺节目等,提升了吸引力和体验感;打造了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溪川文创街区、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等,有了更多更好的载体;持续举办了20届瓷博会,一届更比一届丰富精彩,旅游名片越来越靓丽。
加强文旅融合,我觉得可以提出一个“两合”思路。
一方面是加强内部融合,形成协同格局。如推动跨界配置文旅与文化创意产业、影视游戏IP、交通运输业、食品零售业、化妆品产业、银行金融业等现代产业要素,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如鼓励把各种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展示、活化融入机场、购物中心、酒店等不同消费场景,为文化旅游目的地引流增势。推动品质化夜间文旅产品进景区,加快构建全天候的文旅消费业态等。
另一方面是推动区域合作。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出台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依托区域重大战略、重点城市群、文化旅游带建设等,促进和加强区域合作联动。
还有国家文物局、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开展的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文旅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联合启动的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主旨都是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割据,推动文旅消费潜力有效释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有众多的陶瓷城市,景德镇是唯一的国家级试验区,要在区域合作上有更大的作为。
《当代江西》:您认为景德镇该如何在抓好人文城市建设的同时做好产城融合、打造“智慧瓷都”?
刘士林:从产城融合的角度看,目前景德镇的主要问题是“好看有余,实惠不足”。如:城市环境漂亮有余,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陶瓷产业发展有余,人文城市内涵建设不足;大型活动和传播推广热闹有余,破解的难题及体制机制障碍不足等等。
未来应朝着“既好看又实惠”的方向努力,“好看”一定要有形象、风度、气质、境界,“实惠”是要给城市和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获得感。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智慧瓷都”是景德镇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的具体内涵、功能和形态还不是很清晰,需要好好研究。
人文城市和智慧城市同为我国确立的“新型城市”,人文城市侧重于价值和意义,是形而上之道,智慧城市侧重于技术和产品,是形而下之器,它们互为体用、相互依存。而两者密切结合,就是人文型智慧城市。
新型人文城市是试验区建设的核心目标,人文型智慧城市也必定要成为“智慧瓷都”的基本模式。结合新型人文城市的发展目标,景德镇应尽快研究和确立建设人文型智慧城市的新目标,进一步集成和优化提升试验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提供强大支撑和有力保障。
作者:李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