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热的背后,体现了哪些产业化思维?-产业发展的核心自然是产品、内容本身-体系化、链条化的产业经营-产业规划定位策划

四季康养品牌中国唯一授权运营投资商:策划运营投资
欢乐上河商业街镇、酒肆街、百师医谷、东街草市

特色案例推荐

产业园区规划策划 产业规划定位策划
非遗热的背后,体现了哪些产业化思维?-产业发展的核心自然是产品、内容本身-体系化、链条化的产业经营-产业规划定位策划
2021-03-04

非遗热的背后,体现了哪些产业化思维?-产业发展的核心自然是产品、内容本身-体系化、链条化的产业经营-产业规划定位策划

非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其中有国家政策的引导,也有大众的文化自信,更离不开产业化的挖掘开发。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非遗热,我们看到了什么?

非遗国潮正流行,千年传承真的火了。

春秋时期便普及的苏绣,绣进了小小的手表表盘;歌手阿朵带着土家族乐器“打溜子”从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出圈;新浪微博“遇见非遗”话题阅读量达18.1亿;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相关的视频……在时光里蒙了些许微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显示,2018年中国非遗产业规模保守估计为1.4万亿元。

非遗的影响力也已扩展到国际。日前,为庆祝《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诞生20周年,华纳兄弟影业携英国驻华大使馆,发布了由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用不同技艺制作、重现魔法场景的视频;藏羌织绣传承人杨华珍与植村秀、星巴克等国际品牌合作,为产品量身定做设计……中国非遗的国际认可度可见一斑。

火,是因为非遗“活”了。非遗的“活”与自身的产业化发展息息相关。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产业化”点燃了非遗呢?

1、从内到外的产品创新

产业发展的核心自然是产品、内容本身。众多的非遗项目正是在产品、内容上进行了创新。

钻研技术 创新工艺

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新研制出了附着力超强的金墨,“我们的金墨一掉到桌子上就很难擦掉。它不是强胶制作的那种效果,还有我们的保密配方。”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传承人封凯说。

山东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黑陶制作工艺的创新,其销售副总监张纬梁介绍:“传统的黑陶制作是在烧制之前做镂空雕花,我们是在烧制之后再拿钢刀在陶体很硬的表面刻字、刻画,这个难度就大了很多。这是我们的一个创新。”

结合时代特色 创新作品内容

江苏南通杖头木偶戏传承人朱亚云说:“木偶戏以前是以一些传统的京剧为创作基础,但是现在的木偶戏开始跟现代生活相结合,我们会做一些小学生的课本剧,这就比较有教育意义了。”

围绕项目内核 拓展载体类型

北京鹤年堂近年来依托鹤年堂中医养生文化,研发了养生茶、面膜、眼贴等;江苏太平泥叫叫从泥塑玩具拓展成陶器,做文具、花器……一些企业通过跨界联名、IP授权等方式扩大影响力,例如四川泸州老窖推出同名品牌香水、一得阁墨汁和冰块冻物文创联名推出“熊猫墨”。

2、体系化、链条化的产业经营

通过多年的经营、探索,一些成熟的企业已建立起完善的经销体系,有的还将非遗作为核心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的打造、建设。

成熟企业建立完善经销体系

2013年开始,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建起全国经销体系,进一步优化供应链。

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经过19年的品牌积累与运作,形成以企业的形式传承黑陶文化的模式,企业结构与规模都已成熟。

区域统筹全产业链发展

江苏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围绕产业链大力建设苏绣小镇,打造出1700余米的绣品街、占地8000平方米的中国刺绣艺术馆和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刺绣艺术展示中心,形成了“一街、一馆、一中心”的产业集群优势。

3、引领非遗线上营销推广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云游非遗”线上推广活动,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网络平台联动,集中展播各类优秀非遗影像资源,网络联动,线上呈现,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

同时,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非遗购物节”在全国各地共举办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有近6500家店铺参与,非遗产品达8万多种,涉及各级非遗项目约4500项。

“非遗+旅游”融合并进

演艺性质和具有体验性质的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既可基于全国范围的游客扩大非遗项目的受众面,从地方走向全国,也可以增添旅游景区或项目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品质、口碑和游客黏性。

非遗项目进景区

太平泥叫叫在江苏镇江西津渡景区有一个传承点,是传统的前店后厂的模式,常年接待亲子游、研学游团体,包括国外的游学团。“我们就是探索把非遗融入到景区里,让更多人能看到和体验。”太平泥叫叫传承人周宝康说。

非遗项目成景点

成为景点的非遗项目大都具有工业旅游的性质。江苏玉祁双套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嵇伟说:“我们酒厂现在就是旅游景区,大人、小朋友都会到我们厂里参观,可以现场体验酿酒,也可以品尝。”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创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点到面,用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既注重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地实施保护,也保护其得以孕育、滋养的环境。

4、专业传承与课余研学共生

非遗的多态传承模式也对提升非遗项目传承的质量、现代化程度起着重大影响,这也为非遗的活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专业传承年轻化、高要求

周宝康认为:“非遗传承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参与,就没有年轻人喜欢的作品。我收学生是有要求的,一定是高校美术相关专业毕业的。因为文化决定非遗项目的眼界高低和未来。如果只是在技能上走,我觉得不会走太远。”

“90后”绣娘府烨程便是综合了家族传承和专业院校学习的新一代苏绣传承人,她说:“因为我们有专业的基础,所以感觉会比普通的绣娘进步更快,在色彩运用、思维创新上更加得心应手。”

非遗进校园 扩大影响力

目前,非遗进校园活动内涵不断拓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浙江东阳竹编传承人蔡红光说:“东阳很多小学开了社团课,我们就在社团课上教他们编竹编。今年暑假,非遗中心还开了公益课,让孩子们一起做手工。”

非遗因活而火,但在这些繁花似锦的背后,诸多难点与困境仍待关注、解决。

线上传播、销售果真是万能灵药吗?

各大网络平台的数据显示,非遗上线后传播效果显著、销售成绩喜人、非遗传承人收入水平普遍上升。但人们看到的是非遗的整体情况和其中表现突出的非遗项目,更多的项目人们则难以关注到。

德州梁子黑陶从去年开始发力线上,尝试进行直播,但是直播带货效果甚微。张纬梁说:“像艺术品、工艺品等,在线下看到实物跟线上通过手机看照片的质感还是不太一样的。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线上或者直播这些新的带货形式,把我们的文化和作品真正推广开,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有了市场,手工类非遗如何平衡供需?

日前,一家少数民族手工艺的非遗工坊在网红博主的宣传下小火了一番,网络订单激增。几天后网红博主又发出一条消息,告知大家,因工坊库存不够,部分发货会延迟。

此事并非个例,蔡红光说:“目前最困扰的还是有订单没人做。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需求其实是很大的。比如竹编的酱油套,放在家里既实用又环保,大家都喜欢。问题是没人做。”

手工类非遗也面临着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销的问题。一方面,真正从事非遗手工技艺的人仍是少数;另一方面,出于对品质的负责,还无法用机器生产完全代替手工生产。

当非遗一直被“蹭热度”,谁来保护非遗的知识产权?

非遗项目本身是祖先传承下来的,是大家共有的,但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每一个传承人都有他自己创造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有知识产权的,应受到保护。

目前大多数行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的问题,根源还是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不够强。从有针对性的保护体系的完善、工作流程的明晰、维权途径的拓展等方面来看,非遗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非遗热的背后,体现了哪些产业化思维?来源旅居天下游来已久

 

推荐阅读

  • 动能智库 • 戴欣明工作室

    扫描二维码下载 公众微信订阅号
    中国最具人文特色的战略思想智库

  • 【酒肆街】小酒馆 订阅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在移动中关注
    差别化味道是策划出来的,视为“发现味道”

收藏本站
   前期商务联系:
   深圳市总部办公室:0755-8242 1868  
   手机:186 8879 6913  王小姐